穗港澳青年共商新机遇共话家国情 “湾区青年说”故事会在穗线上举行
来源:新闻资讯-穗团要闻2021-09-29 18:03:28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使命和大未来是什么?在这场故事会上,一群优秀的湾区青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青年视角的答案。9月26日,2021年“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在广州青年文化宫(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举行。
本场故事会围绕“文化溯源——创新创业——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科技未来”五个板块,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穗港澳青年代表举行主旨演说,进行“大湾区创业青年群像”青春访谈,分享在大湾区成长、发展的经历和体验。现场,主办方还同时联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打造一场打破空间界限的“创意湾区青年说”,穗港澳青年共话时代新担当、共商发展新机遇。
活动上,主办方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金牌讲解队颁发纪念牌,为“百企千人”“优职英才”“展翅计划”港澳实习生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青年联合会指导,广州海外联谊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香港广州社团总会、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支持。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展现勇敢追梦、积极向上的大湾区青年集体群像,让大湾区青年在新时代,新使命的号召下共同前进,共创大未来。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同时在“广州青年”视频号及多家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面向穗港澳青少年,跨越山海,传递创新担当的青春能量。
青年集体献礼:湾区正青春,共担新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相同的文化血脉,彼此共融的地域情感,是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彼此联系的重要纽带。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的出台,更擘画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活动当天,多地青年联动,发出勇担时代使命、全力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誓言。“今天,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见证湾区的领航。今天,我们在广州绽放青春的光芒。港珠澳大桥跨越天堑,两个合作区奋勇争先,梦想的故事在这里实现,青年的力量在这里彰显。我们生在新时代,长在春风里。青年有理想,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烁,皆为信仰。湾区正青春,未来有我们!”
来自珠海、深圳、香港和澳门的青年代表,也在城市地标隔空发来献礼视频,与穗港澳青年代表一起,展现新时代湾区青年的精气神。
之前,市青联委员、澳门青年歌手容甄甄参加市团校举办的“百歌献百年”演唱了《七子之歌》。活动现场广州培正中学港澳班的初一学子带来粤语歌曲《真的爱你》,唱响港澳青少年爱国情。活动最后,大湾区少年代表独唱《我的中国心》,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献礼。
湾区青年说:跑出加速度,创造“不可能”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上,五位来自穗港澳各领域的优秀青年,陆续登台,分享了他们的“湾区故事”。
同心大湾区:文化兴邦,共创未来
在第一篇章“同心大湾区·文化溯源”中,在穗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可洋围绕《文化兴邦,共创未来》进行分享。陈可洋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哲学系,是哲仁学苑及哲仁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的创办人、CEO。
“衡量一国之综合实力的一个维度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而这个问题离不开基础教育。”陈可洋说,2017 年决定从香港回广州创业,并创办了素质教育综合体“哲仁学苑”。
什么样的实验最富有挑战?什么样的实验能点燃创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地去探索他们未知的世界?带着这些问题,陈可洋成为一名科创实验课的老师,希望通过好玩搞怪的趣味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经典的科学原理。自成立以来,哲仁学苑一直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助力,为有意来内地发展的港澳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
近年来,中国科技“卡脖子”的问题被频频提及,陈可洋认为,青少年儿童科创教育的启蒙工作十分有必要。“我坚信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汇聚了粤港澳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我希望能够让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科创教育项目当中,不断壮大科创队伍,为中国的科创教育事业助力。”
今年,陈可洋的公司成功入驻了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场地、资源、政策上都为其提供了很多支持。“疫情期间,广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纾困助企措施,这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是很实在、很到位的政策扶持。‘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印发,既为香港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新条件,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和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陈可洋说,接下来将利用好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文化特色,以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志愿公益服务等重要工作为契机,做好素质教育培训的完善与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努力为粤港澳文创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更多有意来内地发展的港澳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
逐梦大湾区:创业梦想,在这里放飞
在第二篇章“逐梦大湾区·创新创业”中,澳门青年、澳门康健药房(连锁)、广州奥云达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广州奥云达资询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锦达以《创业梦想,在这里放飞》为题进行在线视频分享。
陈锦达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2011年,他看准生活药房在当地发展的前景,毅然卖掉一套房子,创办首家康健生活药店。10 年来,他在澳门、珠海和广州三地创业,充分发挥三地资源优势,各地公司分工各有侧重,探索出药店电商新零售模式。
“我在广州买了房,广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还有一个让我为之骄傲的身份——暨南大学政治学在读博士生。”
其实,18年前,陈锦达还和父母兄弟一家五口挤在澳门的一套木板隔间房里。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常常躺在双层床的上铺,盯着天花板想:“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2003年,是澳门回归祖国的第四年,也是“非典”的发生之年。陈锦达从新闻里了解了战疫中的广州,也了解了广州的医学实力,心里萌生了到广州读医的想法。但当时因家境困难未能成行。
2011年,陈锦达正好有一笔70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开启了他和太太的创业梦——开一间药店。陈锦达的太太毕业于暨南大学药学院,所学的药学知识让药店的经营如虎添翼。两年后,陈锦达也放弃了公务员身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创业。
“得益于回归祖国带来的发展机遇,澳门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药店也开成了连锁药店,平均一到两年就增开一家分店。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系统地学习一下企业管理。那个在我心底珍藏已久的广州求学梦又被点亮了。”2017年,陈锦达来到暨南大学,开始攻读EMBA硕士学位,终于圆了14年前那个未圆的梦。
2020年,陈锦达在澳门拥有了5间药房、2个配送中心、70多名员工;他还在广州和珠海投资了三个公司。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广州是港澳青年创业的首选地。在这里创业,注册公司是免费的,办公场所是免费的,税收财务等各种咨询服务也是免费的;在这里创业,会拥有我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市场,每一次直播带货,能够辐射的可能都是数以亿计的海量人群……”
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滋养了陈锦达的创业梦想,也激发了他新的梦想:“我想当一名大学老师。于是,就在今年,我开始在暨南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他感慨,“这就是大湾区的神奇魔力,它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从平凡无奇变得了不起;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愿意逐梦而来,不言放弃。”
幸福大湾区:在火热工地上见证“南沙速度”在绿水青山环抱中感受广州宜居宜业
在第三篇章“幸福大湾区·安居乐业”中,香港青年洪逸曦带来青春洋溢的主旨演讲。
洪逸曦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也是首批来广州担任公职的港澳人才。2020年4月,洪逸曦入职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主要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的建设工作,负责财务、合同、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兼顾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2018年,洪逸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选择北上,入读清华大学,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是一个改变我一生的抉择。”洪逸曦对于沟通两地的工作十分积极,在“两会”上曾以香港青年身份建言献策。
内地的生活,也时常让洪逸曦感到惊奇。“网购、网约车、共享经济……这些在香港无法想象的体验,也让我对内地经济发展的迅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选择到南沙成为一名法定机构在编人员也是他的“初心”,他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大湾区就业的故事,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到湾区发展,同时在南沙引入更多香港企业和项目,从经济和社会层面为两地融合发展做贡献。
日常工作之余,洪逸曦也继续参与到各种社会工作当中,目前是香港清华同学会的副秘书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共同发起人、南沙区港澳青年支援服务队创始队员。在2021年6月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南沙区首批响应号召的港澳志愿者,投入抗疫一线,支援南沙区的全民新冠检测工作。2021年,洪逸曦荣获由南沙团区委颁发的“新时代南沙新青年先锋人物”嘉奖。
入职之前,作为“工程小白”的洪逸曦,很难想象自己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一项一项盯项目进度的样子,也很难想象自己有一天,对工程项目有了如此深入的了解,甚至准备去报考造价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这些,都让我得以切切实实地投身于连接两地的项目当中,助力内地与香港高校的合作项目落地广州。”
在南沙的生活,洪逸曦还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享受着繁忙工作之外的慢生活。“在产业园管理局的工资待遇与香港差不多,但是南沙的生活成本比较低。无论是周边的风景,还是住的房子,我觉得很舒适。”
洪逸曦表示,很期待看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建成后能加深粤港两地青年交流,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朋友来南沙就业、生活。“作为一个在内地学习、就业的香港青年,我将继续以先行者的角色,竭尽所能做好连接两地的桥梁,吸引更多优秀的港澳青年,一起见证‘南沙速度’,一起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
最美大湾区:用街舞点亮乡村孩童的生活
一名90后香港青年,为何会跨越山海,来到广州从化一个乡村小镇里教一群孩子跳街舞? 在第四篇章“最美大湾区·乡村振兴”中,香港青年戴杅栩给出的答案是:随心而动。
今年刚刚30岁的戴杅栩,曾在香港民政局青少年服务处担任街舞导师,主要服务当地社区的青春期少年。2019年,因为一次“从化游”,他遇到了一群农村留守儿童。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而又孤寂的眼睛,深深触动了他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半年后,他决定把街舞这把曾经打开过他内心世界的钥匙,带到从化吕田这个美丽乡村。
如今,他在从化吕田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乡村才艺培训工作室,并担任了从化区街舞“阳光雨露”计划项目负责人。这个90后香港青年,用街舞,点亮了从化乡村孩童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未来,他计划在广州做100个乡村才艺培训试点。
一开始,对当地人而言,街舞实在是太“时髦”了,他们一时很难接受,所以根本没有孩子来报名。“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可是,夜深人静,我又不断叩问自己:你明年就30岁了,如果就这样放弃,你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后悔吗?”
对街舞的渴望,是不分城市孩子还是乡村孩子的。慢慢地,他发现这些孩子的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到工作室学习街舞。
戴杅栩还把他在香港做社工时的经验搬了过来,常常组织亲子活动,让不同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做美食、玩游戏……慢慢地,他发现孩子们跟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在来从化以前,戴杅栩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说,来到这里,才终于知道,什么叫诗意家园,什么叫美丽乡愁。“我喜欢这里的草木葱茏,我喜欢这里舒缓的生活节奏,我也喜欢自己这种静下心来、努力奋斗的生活状态。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里,我的美丽乡愁,一定就在这里。”
扬帆大湾区:体验大湾区科技的速度与激情
“90后”科学家,该是什么样?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廖矿标给出了一个出色的样本。连续两年在 Nature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成功建立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自动化化学合成平台、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模型,实现化学反应的精准预测……这些,都是他过往亮眼的履历。在第五篇章“扬帆大湾区·科技未来”中,廖矿标介绍了他体验大湾区科技的速度与激情的经历。
“我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是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小镇青年。广州,对我来说,就是梦起航的地方。”2009年起,廖矿标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2017年,他博士毕业于埃默里大学,2018年担任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资深科学家,2019年,他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国担任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化学合成平台负责人,致力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生物岛实验室的一位领导真诚地跟我说:‘回国吧,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回广州,你是广东人,回家吧。’这让我大受触动。”
于是,廖矿标一家人收拾行囊,回到了广州。从零开始,进行场地设计装修、仪器采购安装调试、到人才招聘以及手把手培养等工作。“虽然过程很艰难,有的时候也是有苦说不出,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干嘛?如果这也好那也好,领导叫我回来干嘛?”
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黄埔区开发区政府、生物岛实验室,都对廖矿标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他的事业得到了超快速度的发展。不到4个月,团队就完成了实验场地的设计与装修,采购一系列高精尖仪器设备并完成了安装调试,成功建立了一条自动合成流水线平台,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20多人的团队里9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拥有硕士学位。2020年平台更是被用于疫情攻关工作。由于该平台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也正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很多朋友都非常羡慕我,海外的朋友跟我说:‘这是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广州速度,大湾区速度。”
如今,廖矿标还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培养了一批学生和博士后,至今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多篇论文将投稿于主流期刊杂志。近期他入选了由钟南山院士领导成立的广州实验室,事业也将开启新的征程。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效率非常高,广州黄埔的城市面貌很好。年轻人聚集于此,充满了活力。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粤港澳大湾区,来广州,来黄埔做‘靠埔青年’。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什么是速度与激情,体验到梦想以飞奔的速度向你靠近。”廖矿标说。
(来源:穗团宣)
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使命和大未来是什么?在这场故事会上,一群优秀的湾区青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青年视角的答案。9月26日,2021年“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在广州青年文化宫(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举行。
本场故事会围绕“文化溯源——创新创业——安居乐业——乡村振兴——科技未来”五个板块,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穗港澳青年代表举行主旨演说,进行“大湾区创业青年群像”青春访谈,分享在大湾区成长、发展的经历和体验。现场,主办方还同时联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打造一场打破空间界限的“创意湾区青年说”,穗港澳青年共话时代新担当、共商发展新机遇。
活动上,主办方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金牌讲解队颁发纪念牌,为“百企千人”“优职英才”“展翅计划”港澳实习生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青年联合会指导,广州海外联谊会、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香港广州社团总会、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主办,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支持。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旨在展现勇敢追梦、积极向上的大湾区青年集体群像,让大湾区青年在新时代,新使命的号召下共同前进,共创大未来。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同时在“广州青年”视频号及多家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面向穗港澳青少年,跨越山海,传递创新担当的青春能量。
青年集体献礼:湾区正青春,共担新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相同的文化血脉,彼此共融的地域情感,是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彼此联系的重要纽带。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的出台,更擘画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美好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活动当天,多地青年联动,发出勇担时代使命、全力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誓言。“今天,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见证湾区的领航。今天,我们在广州绽放青春的光芒。港珠澳大桥跨越天堑,两个合作区奋勇争先,梦想的故事在这里实现,青年的力量在这里彰显。我们生在新时代,长在春风里。青年有理想,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烁,皆为信仰。湾区正青春,未来有我们!”
来自珠海、深圳、香港和澳门的青年代表,也在城市地标隔空发来献礼视频,与穗港澳青年代表一起,展现新时代湾区青年的精气神。
之前,市青联委员、澳门青年歌手容甄甄参加市团校举办的“百歌献百年”演唱了《七子之歌》。活动现场广州培正中学港澳班的初一学子带来粤语歌曲《真的爱你》,唱响港澳青少年爱国情。活动最后,大湾区少年代表独唱《我的中国心》,为即将到来的国庆节献礼。
湾区青年说:跑出加速度,创造“不可能”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上,五位来自穗港澳各领域的优秀青年,陆续登台,分享了他们的“湾区故事”。
同心大湾区:文化兴邦,共创未来
在第一篇章“同心大湾区·文化溯源”中,在穗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可洋围绕《文化兴邦,共创未来》进行分享。陈可洋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哲学系,是哲仁学苑及哲仁文化传播(广州)有限公司的创办人、CEO。
“衡量一国之综合实力的一个维度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而这个问题离不开基础教育。”陈可洋说,2017 年决定从香港回广州创业,并创办了素质教育综合体“哲仁学苑”。
什么样的实验最富有挑战?什么样的实验能点燃创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地去探索他们未知的世界?带着这些问题,陈可洋成为一名科创实验课的老师,希望通过好玩搞怪的趣味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经典的科学原理。自成立以来,哲仁学苑一直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助力,为有意来内地发展的港澳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
近年来,中国科技“卡脖子”的问题被频频提及,陈可洋认为,青少年儿童科创教育的启蒙工作十分有必要。“我坚信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里汇聚了粤港澳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我希望能够让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科创教育项目当中,不断壮大科创队伍,为中国的科创教育事业助力。”
今年,陈可洋的公司成功入驻了广州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场地、资源、政策上都为其提供了很多支持。“疫情期间,广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纾困助企措施,这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是很实在、很到位的政策扶持。‘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的印发,既为香港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新条件,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和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陈可洋说,接下来将利用好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文化特色,以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志愿公益服务等重要工作为契机,做好素质教育培训的完善与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努力为粤港澳文创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更多有意来内地发展的港澳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
逐梦大湾区:创业梦想,在这里放飞
在第二篇章“逐梦大湾区·创新创业”中,澳门青年、澳门康健药房(连锁)、广州奥云达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广州奥云达资询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锦达以《创业梦想,在这里放飞》为题进行在线视频分享。
陈锦达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2011年,他看准生活药房在当地发展的前景,毅然卖掉一套房子,创办首家康健生活药店。10 年来,他在澳门、珠海和广州三地创业,充分发挥三地资源优势,各地公司分工各有侧重,探索出药店电商新零售模式。
“我在广州买了房,广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还有一个让我为之骄傲的身份——暨南大学政治学在读博士生。”
其实,18年前,陈锦达还和父母兄弟一家五口挤在澳门的一套木板隔间房里。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常常躺在双层床的上铺,盯着天花板想:“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2003年,是澳门回归祖国的第四年,也是“非典”的发生之年。陈锦达从新闻里了解了战疫中的广州,也了解了广州的医学实力,心里萌生了到广州读医的想法。但当时因家境困难未能成行。
2011年,陈锦达正好有一笔70万元的资金。这笔资金,开启了他和太太的创业梦——开一间药店。陈锦达的太太毕业于暨南大学药学院,所学的药学知识让药店的经营如虎添翼。两年后,陈锦达也放弃了公务员身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创业。
“得益于回归祖国带来的发展机遇,澳门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的药店也开成了连锁药店,平均一到两年就增开一家分店。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系统地学习一下企业管理。那个在我心底珍藏已久的广州求学梦又被点亮了。”2017年,陈锦达来到暨南大学,开始攻读EMBA硕士学位,终于圆了14年前那个未圆的梦。
2020年,陈锦达在澳门拥有了5间药房、2个配送中心、70多名员工;他还在广州和珠海投资了三个公司。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广州是港澳青年创业的首选地。在这里创业,注册公司是免费的,办公场所是免费的,税收财务等各种咨询服务也是免费的;在这里创业,会拥有我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市场,每一次直播带货,能够辐射的可能都是数以亿计的海量人群……”
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滋养了陈锦达的创业梦想,也激发了他新的梦想:“我想当一名大学老师。于是,就在今年,我开始在暨南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他感慨,“这就是大湾区的神奇魔力,它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从平凡无奇变得了不起;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愿意逐梦而来,不言放弃。”
幸福大湾区:在火热工地上见证“南沙速度”在绿水青山环抱中感受广州宜居宜业
在第三篇章“幸福大湾区·安居乐业”中,香港青年洪逸曦带来青春洋溢的主旨演讲。
洪逸曦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也是首批来广州担任公职的港澳人才。2020年4月,洪逸曦入职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主要参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的建设工作,负责财务、合同、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兼顾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2018年,洪逸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选择北上,入读清华大学,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是一个改变我一生的抉择。”洪逸曦对于沟通两地的工作十分积极,在“两会”上曾以香港青年身份建言献策。
内地的生活,也时常让洪逸曦感到惊奇。“网购、网约车、共享经济……这些在香港无法想象的体验,也让我对内地经济发展的迅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选择到南沙成为一名法定机构在编人员也是他的“初心”,他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在大湾区就业的故事,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到湾区发展,同时在南沙引入更多香港企业和项目,从经济和社会层面为两地融合发展做贡献。
日常工作之余,洪逸曦也继续参与到各种社会工作当中,目前是香港清华同学会的副秘书长、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共同发起人、南沙区港澳青年支援服务队创始队员。在2021年6月疫情防控工作中,作为南沙区首批响应号召的港澳志愿者,投入抗疫一线,支援南沙区的全民新冠检测工作。2021年,洪逸曦荣获由南沙团区委颁发的“新时代南沙新青年先锋人物”嘉奖。
入职之前,作为“工程小白”的洪逸曦,很难想象自己戴着安全帽、在工地上一项一项盯项目进度的样子,也很难想象自己有一天,对工程项目有了如此深入的了解,甚至准备去报考造价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这些,都让我得以切切实实地投身于连接两地的项目当中,助力内地与香港高校的合作项目落地广州。”
在南沙的生活,洪逸曦还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享受着繁忙工作之外的慢生活。“在产业园管理局的工资待遇与香港差不多,但是南沙的生活成本比较低。无论是周边的风景,还是住的房子,我觉得很舒适。”
洪逸曦表示,很期待看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建成后能加深粤港两地青年交流,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朋友来南沙就业、生活。“作为一个在内地学习、就业的香港青年,我将继续以先行者的角色,竭尽所能做好连接两地的桥梁,吸引更多优秀的港澳青年,一起见证‘南沙速度’,一起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中。”
最美大湾区:用街舞点亮乡村孩童的生活
一名90后香港青年,为何会跨越山海,来到广州从化一个乡村小镇里教一群孩子跳街舞? 在第四篇章“最美大湾区·乡村振兴”中,香港青年戴杅栩给出的答案是:随心而动。
今年刚刚30岁的戴杅栩,曾在香港民政局青少年服务处担任街舞导师,主要服务当地社区的青春期少年。2019年,因为一次“从化游”,他遇到了一群农村留守儿童。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而又孤寂的眼睛,深深触动了他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半年后,他决定把街舞这把曾经打开过他内心世界的钥匙,带到从化吕田这个美丽乡村。
如今,他在从化吕田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乡村才艺培训工作室,并担任了从化区街舞“阳光雨露”计划项目负责人。这个90后香港青年,用街舞,点亮了从化乡村孩童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艺术世界。未来,他计划在广州做100个乡村才艺培训试点。
一开始,对当地人而言,街舞实在是太“时髦”了,他们一时很难接受,所以根本没有孩子来报名。“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可是,夜深人静,我又不断叩问自己:你明年就30岁了,如果就这样放弃,你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后悔吗?”
对街舞的渴望,是不分城市孩子还是乡村孩子的。慢慢地,他发现这些孩子的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到工作室学习街舞。
戴杅栩还把他在香港做社工时的经验搬了过来,常常组织亲子活动,让不同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做美食、玩游戏……慢慢地,他发现孩子们跟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在来从化以前,戴杅栩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说,来到这里,才终于知道,什么叫诗意家园,什么叫美丽乡愁。“我喜欢这里的草木葱茏,我喜欢这里舒缓的生活节奏,我也喜欢自己这种静下心来、努力奋斗的生活状态。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里,我的美丽乡愁,一定就在这里。”
扬帆大湾区:体验大湾区科技的速度与激情
“90后”科学家,该是什么样?广州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廖矿标给出了一个出色的样本。连续两年在 Nature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成功建立国内第一家完整的高通量自动化化学合成平台、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字模型,实现化学反应的精准预测……这些,都是他过往亮眼的履历。在第五篇章“扬帆大湾区·科技未来”中,廖矿标介绍了他体验大湾区科技的速度与激情的经历。
“我出生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是一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小镇青年。广州,对我来说,就是梦起航的地方。”2009年起,廖矿标在中山大学度过了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2017年,他博士毕业于埃默里大学,2018年担任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资深科学家,2019年,他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国担任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化学合成平台负责人,致力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生物岛实验室的一位领导真诚地跟我说:‘回国吧,我们一起干一番事业。回广州,你是广东人,回家吧。’这让我大受触动。”
于是,廖矿标一家人收拾行囊,回到了广州。从零开始,进行场地设计装修、仪器采购安装调试、到人才招聘以及手把手培养等工作。“虽然过程很艰难,有的时候也是有苦说不出,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干嘛?如果这也好那也好,领导叫我回来干嘛?”
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黄埔区开发区政府、生物岛实验室,都对廖矿标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他的事业得到了超快速度的发展。不到4个月,团队就完成了实验场地的设计与装修,采购一系列高精尖仪器设备并完成了安装调试,成功建立了一条自动合成流水线平台,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20多人的团队里9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拥有硕士学位。2020年平台更是被用于疫情攻关工作。由于该平台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也正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很多朋友都非常羡慕我,海外的朋友跟我说:‘这是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广州速度,大湾区速度。”
如今,廖矿标还建立了自己的课题组,培养了一批学生和博士后,至今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多篇论文将投稿于主流期刊杂志。近期他入选了由钟南山院士领导成立的广州实验室,事业也将开启新的征程。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效率非常高,广州黄埔的城市面貌很好。年轻人聚集于此,充满了活力。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粤港澳大湾区,来广州,来黄埔做‘靠埔青年’。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什么是速度与激情,体验到梦想以飞奔的速度向你靠近。”廖矿标说。
(来源:穗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