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碍”,融合教育公益开放日传递融合力量

来源:新闻资讯-穗团要闻

 

2023-05-21 15:38:36
    年初,由团市委牵头、广州市少年宫具体实施的“关爱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融合教育课程和公开课活动”项目入选“2023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5月21日,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同在一座城 我们更有爱”大型融合教育公益开放日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活动中,无障碍互动体验、融合艺术创作、融合宣言打卡、融合教育公开课、融合艺术团展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走近特殊少年儿童,了解融合教育,感受广州城的爱与包容。同时,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以广州市少年宫原有普惠性公益课程为基础,共同搭建“宫+家+校+社”关爱特殊少年儿童协同育人平台,链接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广州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民政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广州市少年宫主办,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协办。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代表以及高校教师、特教老师、家长学员、市民群众等逾5000人次参与活动。

    创意集市,解锁融合新体验

    集市上,无障碍体验区人头攒动。市民带着好奇有序地在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五个体验区穿梭沉浸式体验障碍的存在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口述影像”视障导览融合课程的老师和学员的引导下,参与活动的市民一起为视障者写导览词,为视障游客提供口述讲解,引导视障人士自主完成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场馆的参观。

小朋友在融合教育集市的无障碍体验区体验视觉障碍下的生活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以前对残疾人的生活以及无障碍设施这些都不太了解,这次深入体验过以后,才明白公共场所里配备这些人性化的设施有多重要,也能够提升残疾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现场体验过各种障碍对生活造成的不便后,市民王女士说。

    美术创作体验区上,来自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马东锐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丰富自然的人物形象,把一个个路人刻画得栩栩如生,引来了市民群众的阵阵赞叹。同期展出的特殊少年儿童的绘画和手工作品也让市民群众看到了特殊少年儿童充满艺术创意和乐观向上的另一面。

    “集市很简约,内容却不简单。我们希望通过融合艺术体验装置、外展宣传、融爱打卡等互动体验的形式,提高公众对特殊需要群体的认知,学会尊重、接纳、理解并欣赏每一个生命,减少偏见和误解,身体力行去做一个融合教育的倡导者。”活动主办方表示。

    融合艺术教育,看见无限可能

    融合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和实施融合教育课程和活动?孩子们在融合课堂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在“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现代舞团舞蹈公开课和特殊少年儿童美术学习创作公开课上,以上的疑问都可以找到答案。

小朋友在融合教育集市的无障碍体验区体验视觉障碍下的生活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舞蹈课上,孩子们的肢体动作和舞步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画面冲击感,身体线条和姿势在舞蹈中不断变化,以肢体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配合互动道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画面。美术课上,孩子们对世界的想象跃然纸上,五彩斑斓的画作里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市民在融合教育集市上参与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美术创作体验

    “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发自内心的笑脸,看到老师们专业的教学技能,看到平等、和谐、互助的课堂氛围,一种生生互动、以生为本、快乐学习的融合教育教学理念在这样的融合课堂上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参与公开课体验的学员家长感慨道。

    在“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的展演舞台上,Friday乐队倾情演奏了《香榭丽舍》,融合合唱团也深情演唱《妈妈我爱你》。节目不长,但是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认真、努力,无不让观众感动,“我看到了特殊孩子们的美,看到了艺术带给他们的光。”

“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Friday乐队倾情演奏了《香榭丽舍》
 
“雨后彩虹”融合合唱团演唱《妈妈我爱你》

    “特殊人士虽然天生有残缺,但他们同样有无限可能。”曾在广州市少年宫长期学习音乐,现在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就读硕士的视障青年王子安的家长十分感慨,“从前很多人甚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只有学习盲人按摩,才是视力障碍人士唯一的出路,但是广州市少年宫的融合艺术教育,给了子安不一样的人生。非常感谢广州市少年宫为特殊孩子提供的教育资源、平台和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据了解,广州市少年宫自1998年开办全国第一个“特殊儿童美术实验班”以来,25年来为市内特殊儿童、重症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超过2.4万个融合教育免费公益学位,并成立“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以文艺展演和艺术展览等方式,倡导特殊人士和社会大众的融合。现在,每周都有超过2000人次的特殊少年儿童来到广州市少年宫学习音乐、绘画、舞蹈和戏剧等40多门艺术课程,参与开FUN课等各类融合实践活动。在课堂和活动中,普特儿童融为一体,特殊儿童可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就未来。

    活动当天,以广州市少年宫特殊学员的成长经历为线索的两部公益影片——《无音之乐》《画布上的起跑线》也进行了集中推介,其中《无音之乐》在日前举办的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被授予“评审团特别关注作品”称号。同时,记录广州市少年宫25年融合教育工作的纪录片《生命的温度》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由广州市少年宫和广州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公益影片《画我心弦》也已完成立项,将于下半年开机拍摄。届时这些公益影片将通过展现融合艺术教育为特殊孩子及其家庭带来的改变,让观众更深切地体会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和人文关怀精神。

由广州市少年宫和广州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公益影片《画我心弦》也已完成立项,将于下半年开机拍摄

    五大公益计划,促进融合教育发展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融合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也绝非一人之力可以达成。当天,广州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2023年公益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包括面向特殊少年儿童的“融合教育成长计划”、面向特殊少年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互助计划”、面向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融合教育种子计划”、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的“融合教育伙伴计划”以及面向热心公益市民群众的“融合教育服务计划”五大部分组成。计划将联合高校、中小学、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公共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公益基金会、民营企业等,密切协作,携手并进,持续开展丰富多元的融合教育课程和活动,搭建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公益平台,打造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广州模式,助力广州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活动当天,10名来自医学、教育、法律、传媒、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受聘为广州市少年宫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首批专家顾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广州广播电视台等11家高校、企事业单位成为广州市少年宫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教育发展首批合作共建单位。

    据悉,近三年,广州市少年宫已培训大湾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机构的老师3000多人次,组织近4200名志愿者形成21支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提供服务,“1对1”陪伴特殊青少年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公益行动计划,汇集更多专业力量,携手社会各界,以融合课程、艺术展演、师资培训、平台搭建、服务提升、促进融合等多样化途径,持续深入地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在全社会范围的普及和提升,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更多元的教育服务和更包容的成长环境。”广州市少年宫负责人表示。
    (来源:穗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