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从化:打造青年乡村振兴新业态
来源:基层改革进行时2021-11-23 11:42:48
在广州,“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已蔚然成风。而在从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征途上,越来越多青年为乡村赋予新能量。来自香港的90后戴杅栩,扎根从化,用街舞,为乡村的孩子开展不一样的艺术课堂。“大家好!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走进中国荔枝之乡——从化,我们是网络主播港夫广妻!”和香港网络直播青年李剑禧一样,越来越多的大湾区青年走进从化,参与乡村振兴看小康。运用青年喜爱的直播方式,在当地以走播探店形式介绍特色商店、介绍当地温泉文化、宣传推介当地农产品。
从化区作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团从化区委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及志愿者扎实推进“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点燃青年梦想。

强组织:提升青少年组织归属感
“我们村的无核鸡心红柿是广东省一村一品的品牌,非常美味。”从化区江埔街上罗村团总支部书记邱国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带动团员在直播间进行直播卖货。上罗村无核鸡心红柿是本村一大特色产业,团员们运用短视频宣传,浏览量达到数百万人次,一大批游客闻风而来到村游玩采购红柿,使多年来难以销售的柿子销售一空。
像这样的团组织还有很多,在疫情期间为青少年送课本、宣传防疫知识、倡导疫苗接种、组织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等,共青团组织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从化区聚焦组织建设,镇(街)、村(居)三级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多渠道充实基层新力量,配齐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在区层面,按照“1+1+1+2”模式配齐团区委领导班子,即配备1名专职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挂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的有效路径夯实区一级工作队伍。在镇街层面,团区委和镇(街)党(工)委落实专兼挂团干部,建立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领域的人才体系。按照“1+2+1+2+N”模式优化镇(街)团(工)委领导班子结构,配备1名专职书记、2名专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1名挂职副书记和N名委员。同时,镇(街)配备1-3名团建指导员专职从事团的工作,由“三支一扶”、镇街统筹第三方购买服务的人员兼任。在村(居)层面,全区277个村(居),不仅配备了团支部书记,还配备群团助理1名,从中学德育副校长、中学团委书记、镇街年轻干部、镇街统筹第三方购买服务的人员中选配,协助村(居)支委组织委员开展工作。
拓阵地:1+1+N特色小镇建青年之家
一群新农人行走在稻田之中,边实地查看边交流。这是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训班学员,他们参观5G稻田,了解新型灌溉技术,交流学习创业经营过程,在青年之家研学。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团从化区委打造了一批批具有乡村特色的青年之家。以服务青年为主线,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在原有1个区级“青年之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8个镇、街道、20个特色小镇的“1+8+20”青年之家站点模式。在从化艾米稻香小镇打造的“艾米”青年之家,为从化农村青年搭建广阔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围绕村淘电商、乡村旅游、农业种植技术等不同内容,今年以来举办了20多期专题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挖掘特色小镇的资源,在从化良口生态设计小镇、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打造创新设计青年之家。从化良口生态设计小镇、湾区开放大学拥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国籍的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资源,建立“生态设计小镇”青年之家、“湾区设计开放大学”青年之家,以青年创新创业为重点,嫁接从化区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大大小小的交流活动共计20多场,整合政策、人才、技术、项目等,打造开放式、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从化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传承红色基因,在莲麻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北第一党支部旧址—三村村中建立全区“红色青年之家”。搭建红色文化舞台,为青少年带来文化盛宴。红色故事讲堂、“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从化共青团特色主题团日、主题队日以及志愿者帮扶等活动精彩上演,参与的青少年达1000余人。

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服务青年之家。依托农村党支部现有的阵地资源,打造了8处农村服务青年之家。从化凤二村客家特色小镇中,以“共青团+少先队”为核心元素,建立凤二村青年之家,围绕少先队主题、共青团主题、安全教育等不同领域,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思想引领教育,如防溺水教育活动、垃圾分类知识,并链接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如唱山歌、舞狮龙等,加强当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培育乡村青少年思想引领发展“新风貌”。
优服务:“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从化,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已成为一种潮流。“90”后从化女孩邓迪方凭着对家乡的热爱,海外学业有成后,选择归国返乡,躬耕柑橘果园,创立农业公司,带领乡民通过发展农业走向富裕。返乡创业妈妈夏远金,策划打造“文旅农”生态旅游,将“从化凤凰鸡”打造成高端品牌、特色名菜推向市场,带动凤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聚焦人才支撑,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青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团从化区委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为重点,积极启动农村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发动本土创业青年参加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围绕村淘电商、乡村旅游、农业种植技术等多个主题先后举办了20多期专题培训班,累计服务农村青年 1000人次,大力培养、凝聚、举荐一批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的青年人才。
聚焦创新创业,打造高校学子乡村振兴实践平台。团从化区委作为开展全国大学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县,积极启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布大学生实践岗位122个。其中还吸纳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到从化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共组建了13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勘察调研、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了解从化乡村振兴的建设情况,提出最佳的、最合理的、最可行的方法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推动青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团从化区委坚持以“政治引领+价值观培育”为模式,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的关键,通过举办“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讲党史团课大赛,积极组建由团区委机关干部、镇街团委书记或负责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等组成共计50人的从化区青年讲师团,发挥好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资源优势,面向从化青年积极宣讲乡村振兴最新理论知识和政策措施,积蓄团员青年投身建设美丽乡村的正能量。开展宣讲活动 50 余场,参与团员青年 2500 多人次。
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良口镇米埗村举办“第二课堂”辅导基地,在放学后、周末等时间开展课后看护辅导、自护教育、心理健康、思想引领等方面开展“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志愿辅导员由广州交投大广公司志愿服务队内部选拔,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辅导员特长,开设硬笔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篮球、羽毛球等活动课程。凭着为青年办实事的初心,项目入选团中央“七彩四点半”示范团队。“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奔康致富志愿服务队、工匠能手志愿服务队、文明乡风志愿服务队奔走在乡间小道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发动青年志愿者3186人次,志愿服务时数25174小时。
从化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强组织、拓阵地、优服务,引领青少年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发扬青春正能量,投身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
(来源:团从化区委)
从化区作为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团从化区委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及志愿者扎实推进“青春建功乡村振兴”,点燃青年梦想。

强组织:提升青少年组织归属感
“我们村的无核鸡心红柿是广东省一村一品的品牌,非常美味。”从化区江埔街上罗村团总支部书记邱国健,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带动团员在直播间进行直播卖货。上罗村无核鸡心红柿是本村一大特色产业,团员们运用短视频宣传,浏览量达到数百万人次,一大批游客闻风而来到村游玩采购红柿,使多年来难以销售的柿子销售一空。
像这样的团组织还有很多,在疫情期间为青少年送课本、宣传防疫知识、倡导疫苗接种、组织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等等,共青团组织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从化区聚焦组织建设,镇(街)、村(居)三级共青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多渠道充实基层新力量,配齐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在区层面,按照“1+1+1+2”模式配齐团区委领导班子,即配备1名专职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挂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的有效路径夯实区一级工作队伍。在镇街层面,团区委和镇(街)党(工)委落实专兼挂团干部,建立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领域的人才体系。按照“1+2+1+2+N”模式优化镇(街)团(工)委领导班子结构,配备1名专职书记、2名专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1名挂职副书记和N名委员。同时,镇(街)配备1-3名团建指导员专职从事团的工作,由“三支一扶”、镇街统筹第三方购买服务的人员兼任。在村(居)层面,全区277个村(居),不仅配备了团支部书记,还配备群团助理1名,从中学德育副校长、中学团委书记、镇街年轻干部、镇街统筹第三方购买服务的人员中选配,协助村(居)支委组织委员开展工作。
拓阵地:1+1+N特色小镇建青年之家
一群新农人行走在稻田之中,边实地查看边交流。这是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训班学员,他们参观5G稻田,了解新型灌溉技术,交流学习创业经营过程,在青年之家研学。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团从化区委打造了一批批具有乡村特色的青年之家。以服务青年为主线,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在原有1个区级“青年之家”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8个镇、街道、20个特色小镇的“1+8+20”青年之家站点模式。在从化艾米稻香小镇打造的“艾米”青年之家,为从化农村青年搭建广阔平台,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围绕村淘电商、乡村旅游、农业种植技术等不同内容,今年以来举办了20多期专题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挖掘特色小镇的资源,在从化良口生态设计小镇、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打造创新设计青年之家。从化良口生态设计小镇、湾区开放大学拥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国籍的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资源,建立“生态设计小镇”青年之家、“湾区设计开放大学”青年之家,以青年创新创业为重点,嫁接从化区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举办大大小小的交流活动共计20多场,整合政策、人才、技术、项目等,打造开放式、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从化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传承红色基因,在莲麻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北第一党支部旧址—三村村中建立全区“红色青年之家”。搭建红色文化舞台,为青少年带来文化盛宴。红色故事讲堂、“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从化共青团特色主题团日、主题队日以及志愿者帮扶等活动精彩上演,参与的青少年达1000余人。

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服务青年之家。依托农村党支部现有的阵地资源,打造了8处农村服务青年之家。从化凤二村客家特色小镇中,以“共青团+少先队”为核心元素,建立凤二村青年之家,围绕少先队主题、共青团主题、安全教育等不同领域,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思想引领教育,如防溺水教育活动、垃圾分类知识,并链接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如唱山歌、舞狮龙等,加强当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培育乡村青少年思想引领发展“新风貌”。
优服务:“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从化,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已成为一种潮流。“90”后从化女孩邓迪方凭着对家乡的热爱,海外学业有成后,选择归国返乡,躬耕柑橘果园,创立农业公司,带领乡民通过发展农业走向富裕。返乡创业妈妈夏远金,策划打造“文旅农”生态旅游,将“从化凤凰鸡”打造成高端品牌、特色名菜推向市场,带动凤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富裕……
聚焦人才支撑,培育乡村振兴新农人。青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团从化区委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为重点,积极启动农村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发动本土创业青年参加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围绕村淘电商、乡村旅游、农业种植技术等多个主题先后举办了20多期专题培训班,累计服务农村青年 1000人次,大力培养、凝聚、举荐一批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的青年人才。
聚焦创新创业,打造高校学子乡村振兴实践平台。团从化区委作为开展全国大学生“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县,积极启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布大学生实践岗位122个。其中还吸纳来自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到从化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共组建了13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勘察调研、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了解从化乡村振兴的建设情况,提出最佳的、最合理的、最可行的方法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推动青年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团从化区委坚持以“政治引领+价值观培育”为模式,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的关键,通过举办“讲党史、话初心、践使命”讲党史团课大赛,积极组建由团区委机关干部、镇街团委书记或负责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等组成共计50人的从化区青年讲师团,发挥好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资源优势,面向从化青年积极宣讲乡村振兴最新理论知识和政策措施,积蓄团员青年投身建设美丽乡村的正能量。开展宣讲活动 50 余场,参与团员青年 2500 多人次。
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良口镇米埗村举办“第二课堂”辅导基地,在放学后、周末等时间开展课后看护辅导、自护教育、心理健康、思想引领等方面开展“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志愿辅导员由广州交投大广公司志愿服务队内部选拔,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辅导员特长,开设硬笔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篮球、羽毛球等活动课程。凭着为青年办实事的初心,项目入选团中央“七彩四点半”示范团队。“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奔康致富志愿服务队、工匠能手志愿服务队、文明乡风志愿服务队奔走在乡间小道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发动青年志愿者3186人次,志愿服务时数25174小时。
从化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强组织、拓阵地、优服务,引领青少年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发扬青春正能量,投身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
(来源:团从化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