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文化

2020-09-16 00:00

茶楼文化

[摘要]茶楼文化起源

    最早的雏形是茶摊,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广陵嗜老传》记载:“晋元帝是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在市鬻之,市人竞买。”到了唐代《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此时茶馆开始出现。到了宋代,茶馆进一步红火,《东京华梦录》中记载: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明代尤其是晚明,品茶之风非常盛行,明代冯可宾《茶盏·茶宜》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童。而现行茶楼,基本上分为四类:京式茶楼、苏氏茶楼、广式茶楼与蜀式茶楼四种。


穗团要闻
公告栏
最新相片
人文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