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中找帮手:五山青年注活力 历史建筑焕新机

来源:基层改革进行时

 

2022-06-01 15:11:49
    自2021年6月天河区被确定为团中央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天河共青团紧紧围绕团中央《关于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着力推进改革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改革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以及推动完善地方党的领导机制和支持保障4个方面改革任务落细落实。
    根据团中央《关于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天河共青团在破除“行政化”依赖,强化基层团组织的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在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上彰显出更强的内生驱动力和自运转能力。
    今天以五山街道团工委带领青年投身历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为例,看看在开展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之后基层工作力量得以增强,青年动员机制得以优化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多次强调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天河区五山街不仅是广州市著名的教育文化科研街区,更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如何保育、活化五山辖区内星罗棋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留住历史根脉,成为五山街所面临的重要命题。
    如何让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物建筑产生兴趣?如何让青年不仅有兴趣,还能积极加入保护历史文物建筑的队伍,增强基层工作力量?这成为五山街道党工委、团工委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应当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结合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关于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的有关要求,五山街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作用,主动向社会筹资源、从青年中找帮手,整合党群、学校阵地,联动街道、学校青年,发动青年做文物的保护者、传承人、宣传员。天河五山辖区的青年,包括高校师生、基层公务员乃至市民群众等等,正为五山地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青年力量的崛起和他们的使命担当;他们的成果,彰显了年轻群体们独有的思维和特色,更凸显了他们对本土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文化自信。
    一、青年参与文物巡查,珍存历史守护五山文脉
    五山街道辖内共有6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27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华工与华农社区内,为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这些老建筑,是五山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做好日常巡查,对于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为缓解基层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五山街面向社会招募了一批青年文物巡查员,以“老带新”“专业+业余”等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建立起了一支青年文物巡查队,专门负责日常巡查工作,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最新情况,向街道、文保专家反映,确保及时发现和反馈安全隐患,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二、青年参与文物宣传,让五山老建筑走进公众视野
    美丽的天河五山史迹丰富,钟灵毓秀,然而,辖内大部分高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对身边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缺少深层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更好地宣传和保护五山地区历史文化建筑与文物,五山街联合相关文化单位,历时半年,策划、筹办“百年史薪火相传,奋斗梦生生不息”五山地区历史文化建筑图片展览。
五山有中大老牌坊,关于它的故事,你都知道吗?华工校园里有座古老的计时仪,怎么用呢?你都能在这场展览中找到答案!

图:五山地区历史文化建筑图片展览现场

    在五山街道办事处党群服务中心6楼,我们可以看到该图片展分为“‘源’起五山”“历史回眸”“红色‘筑’迹”“守护相传”四个篇章,以五山街辖内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献、新旧对比的照片,以及传世的方志、书籍、信札等实物,向居民群众普及五山街辖内文物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该展览先后在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6楼及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进行巡展,截至12月底,已累计接待6000余人次,提供团体讲解30余场次,开展“小小讲解员展风采”活动7场次。“目前来参观的观众,包括高校青年、天河中小学生以及周边地区居民等,自开展以来,辖内居民参展的热情高涨,因为展览的反响较好,所以我们计划将展览延展到今年2月” 青年讲解员邱博泓表示。

资料图:华南农业大学巡展现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广大高校师生和社区居民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辖内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了解街道和社区对这些文物和建筑的保育工作以及修缮项目成果,提高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更多人支持文物保护事业。”邱博泓表示。
    让五山老建筑“活起来”,有赖多方努力参与,动员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有助于青年群体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和文化自信。据邱博泓介绍,五山街党工委、团工委积极联动辖内高校团组织,广泛发动青年参与历史文物宣传活动。目前,还有不少华工、华农的青年学子积极报名,成为图片展的志愿解说员,为五山不可移动文物保育活化添砖加瓦。“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青年志愿服务团体和个人加入到五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中,营造五山文化小城氛围”她表示。
    为了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吸引年轻观众关心、关注展览,此外,街道以及青年团队还做了不少有益探索。在展览现场,邱博泓向记者展示了“五山地区历史文化手绘地图”并介绍道:“手绘地图是我们前期通过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图片素材制作的,这张地图能准确反映辖区内文物的地理位置,方便市民群众实地去了解这些文物”。此外,青年团队还在展览现场设置了“盲盒问答”互动游戏,让听完讲解的观众们能够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检验”自己的观展收获。

图:五山地区历史文化手绘地图

    此外,街道和青年团队还设计制作了“活动地图”,将辖内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使文物“动”起来,让居民真实感受“指尖轻触、码上云游”的先进科技体验感。
三、青年参与文物保护,让五山老建筑“活起来”

    集思广益寻找五山历史建筑保育的妙法良方,是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与五山街党工委、团工委共同开展“砼心共治”五山街社区微治理大赛的重要议题之一。
    2021年10月,第三届社区微治理大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在决赛的现场展示环节,华工的学生团队,对于五山的历史建筑活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力献了一波令人眼前一亮的“金点子”,如:“一建筑一故事”、“踏古寻今,老建筑焕发新生机”等。
    获得第三届决赛一等奖的是“八仙过海”小组。组员们表示,他们发现华工校园及周边有许多历史文化气息浓重的老建筑,但大家对这些老建筑的故事都不甚了解,“其他学校的朋友过来玩,问起好多关于华工校内建筑的来历,我们作为本校学生都答不上来,实在惭愧,于是萌生出策划这个项目的想法。”

资料图:青年团队制作的宣传视频

    据悉,为了更好地向居民和学生宣传华工校内历史文化建筑,“八仙过海”小组的成员用四个月的时间通过拍摄介绍视频、制作明信片、开展宣讲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和社区居民对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的了解,“这些老建筑伫立在学校里,每天陪伴着我们生活、学习。慢慢地,我们习以为常,却忽略了它们身上承载着的历史印记。但一砖一瓦总关情,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挖掘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并将它们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在展览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建筑一故事”微纪录片、文保法规动漫视频等在循环播放,吸引现场的观众驻足观看。邱博泓介绍,这些纪录片都是华工、华农青年学生拍摄创作的,“通过社会化的动员,我们有了更多青年帮手、更好的方法、更广泛的渠道助力我们做好历史文物建设保护工作。我们希望这些作品,能让老建筑走进大家的视野,让公众了解到这些建筑背后的不寻常的故事”。
    从青年中找帮手,为老建筑注活力!团结青年力量,凝聚青年责任,为五山街道不可移动文物保育活化做了有益探索!